走进企业丨巴布可可创始人从营业员到女老板的华丽蜕变
编者按
让小编动容的不是张萌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,而是她对行业的精准方向感,以及培养出创业成功的员工们。
肯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
纺城从来不缺故事,因为她给予每个奋斗者,幸福的回报。
2002年的夏天,张萌还是一个懵懂的初中生。每到暑假,她就和岳阳老家的小伙伴,坐车来纺城找父母,像只小候鸟。张萌还记得,当她把写有父母地址的纸条交给黄包车师傅,看着师傅吃力地蹬车过桥,她心疼了,心疼这个年长的师傅,也心疼在市场里扛包的父母,张萌说,那个时候扛的都是大包,一个包有几百斤重。
他们一家在华虚低矮的平房里,租了好多年,“老板要打包吗?”是父母每天说的多的话,餐桌上的猪皮,是唯一的荤菜……小小的张萌,从那时起就暗暗告诉自己,快点长大吧,爸爸妈妈手上的茧已经够厚了。
再后来,张萌念完了高中,她重新回到了纺城,帮一个海宁许村的老板娘管门市部,主要卖提花窗帘布。这一帮就是一年多,还是熟悉的华虚小平房,但是终于有肉吃了。
机会在张萌20岁的时候,找到了她。那个时候她刚换到另一家做印花布的门市上班,刚上任没几天,就碰到公司要去深圳参加广交会,整个门市部就剩她一个对印花布知之甚少的小姑娘。一开始因为不懂,张萌经常被客户骂哭,不服输的她就恶补相关知识,背型号,背配比……甚至连老顾客的电话、地址都背得烂熟。后来,发货的时候,她就直接蹲在门口,把一个个电话、地址默写出来,准确无误地把布发出去,这本事,连周围的同行都赞不绝口。
老板从展会回来后,肯定了张萌的工作能力,不仅给她发了超出同行50%的工资,还把她从营业员提升为店长。
“我也想又买车又买房”
经过这几年的历练,张萌不仅熟悉了面料销售,参加展会也是得心应手,看着老板事业蒸蒸日上,她也想又买车又买房,于是张萌作了一个勇敢的决定——辞职干自己的事业。
然而创业比她想象中的难多了。单干之后,张萌才知道生产和销售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。彼时只有一辆自行车的她,不仅要去厂里跟单子,把样品驮去摄影室拍照,还要管门市部,推销产品。分身乏术的她只好把哥哥从老家叫出来,帮她一起干。
一开始,两兄妹在北市场租了门面,一年15万的租金,天一亮就是几百块的开支,加上不了解行情,卖的货不走俏,张萌及时转变思路,重建赛道。她把门市转租了出去,重新租了间稍微便宜的,同时发挥自己的销售特长,研究市场的热销产品,渐渐地,有了自己的客户,生意也趋于稳定。
就在这时,有客户给张萌介绍了男朋友,是市场里跑快递的小哥哥,还比自己小两岁。次牵手,她就认可这个男人,那一手不符合年龄的老茧,让张萌看到这个24岁小伙子吃苦耐劳的品质,这也是她一直寻找能共同打拼的男人。
婚后,张萌拿着哥哥贷款出来的三十万嫁妆,和公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十八万八的彩礼,开始了第二次创业,也就是现在的巴布可可。张萌说出来单干的原因有两点,是市场里干着干着分家的太多了,不想因为生意影响了情谊;第二是两夫妻要走的路很远,钱来得太快不好。
让好产品,每家每户都享受地到
有了次创业的经验,掌握财富密码的张萌,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创业。为了避嫌,这次她选择与哥哥主营的提花窗帘完全不同的赛道——绣花窗帘。面对陌生的产业,她没有先前那般慌张了,不就是学习嘛。张萌拉着老公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绣花机旁,观察、学习,她发现当时的绣花太土气,不受年轻人欢迎,就尝试将边绣、皮绣、帘头绣等一系列创意绣花运用到窗帘上,开始了原创设计之路。
事实证明这条路没有选错,巴布可可一开业,就爆了。凭着过硬的质量、独特的款式、优惠的价格,店里挤满了提货的人,其中不少客户一跟就跟到了现在。张萌也因此赚到的桶金,不过这桶金,她没有选择“买车又买房”,而是投资了一家绣花厂,至此,巴布可可的产业链又完善了一环。
因为老公是许村的,作为一个以家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贸型城镇,许村在质量和售后上尤为重视。而柯桥轻纺城作为亚洲大的轻纺专业市场,配套完善,量大价优是她的主要竞争力。张萌就结合两地的优势,研发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绣花窗帘,用她的话说,就是“让好产品,每家每户都享受地到”。
随着原创产品越来越多,仿冒现象也层出不穷,张萌一方面想坚持原创设计,一方面又担心成果被同行“摘桃”,于是她注册使用了金蚕宝宝门店管理系统,张萌说,上面的花样保护功能,能做到分享给客户的同时,对其他人限制查看,很安全。
比起事业上的成功,让张萌更为开心的是,之前帮她家打包的师傅——东哥,回老家开起来门店,当起了老板,拿的还是巴布可可的产品;先前帮忙打理门市部的营业员——雪儿,现在都要开分店了。
正如打工皇帝唐骏所说,我的成功可以复制。张萌从一个普通的营业员,奋斗成纺城的女老板,她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身边的人,带出了一个又一个老板,这或许就是成功大的意义。(图/文 大慧、统筹 孙怡芳)
发表评论